「100 特輯」是編輯的火力展示,因為要切出 100 個觀點,邀約 100 個人。如果做過編輯的人一定知道,一定會出錯。當日總共分享四期雜誌:《MDN》2016 年 8 月號:表現者 100 人、《SWITCH》2018 年 9 月號:東京 100 盤、《& Premium》創刊十週年特輯、《BRUTUS》創刊第 1000 期特輯。
以下就從當日精彩的工作坊分享摘錄幾種「100 特輯的計算方式」(誤)?走一個由簡入繁的路線,從人間慢慢看到天堂。
▌ 天堂還是地獄的「100 特輯」
以前在《經理人》每年度做 100 個 MVP 經理的那一刊,總會出錯。名字、職稱寫錯,公司名稱錯誤等等⋯⋯,目錄和 index 的名字不一致,都會被罵。《MDN》2016 年 8 月號:表現者 100 人、《SWITCH》2018 年 9 月號:東京 100 盤這兩本,我覺得是人可以做得出來的。如果我努力一點,應該也可以做得出來。但是後面這兩本就進入了天堂,閱讀的時候彷彿置身天堂,真的太厲害了。
另外兩本是《& Premium》創刊十週年,介紹每天過得舒服的 100 件事;以及《BRUTUS》創刊四十多年,第 1000 期的特輯「人生最高的購物」,找了 100 個人談自己人生中買過最棒的東西。後面這兩本,作為讀者讀起來感覺像在天堂,但作為編輯的話,簡直是地獄。
▌ 編輯的數學問題:100 等於什麼?
編輯在做 100 特輯時常問,100 等於什麼?100 可以等於 10 ✕ 10,100 可以等於 8 ✕ 12 + 4 之類的數學問題。
第 ➊ 種:簡單粗暴,100=100
——《MDN》2016 年 8 月號:表現者 100 人
《MDN》是我很喜歡的雜誌,但它現在很可惜已經停刊了。它的最後一期是在從日本邁入令和年間時停刊的,他是一本關於視覺設計圖像設計的雜誌。這一期他們找了 100 個創作者討論影響自己、靈魂被震撼的作品,涵蓋動畫監督、聲優、攝影師、劇作家、漫畫家、造型師等。用了開場的封面和小小的角色作為導覽員,帶領我們進入這 100 個故事。每一頁介紹兩個人或四個人,版型和設計上有些變化。
資訊整理得非常好,號碼、人名、簡介、作品名稱和圖說都很清晰,讓人不會感到無聊。編號進行到 44 號時,插入了專欄,介紹描繪作品的人、創意人的工作,和職人的工坊等,調節閱讀情緒。
最後的收尾用 index 總結了這 100 個人和作品,用導覽員老鼠的角色結尾。這樣的專題資訊整理得非常好,不同版面配置得當,保持視覺上的新鮮感。
我把它稱為簡單粗暴的 100 —— 找 100 個人來做特輯,但必須要有大有小的編輯規格。編輯要有不同的版型和配色,還要調節閱讀節奏,用專欄包裝起整個題目。
第 ➋ 種:品味取勝, 10 ✕ 10
——《SWITCH》2018 年 9 月號:東京 100 盤
第二個 100 是品味取勝的 100,找 10 個人每人選 10 樣東西,10 ✕ 10 也是 100。這本雜誌是 2018 年 9 月號的《SWITCH》,封面是東京 100 盤。這本雜誌找到 10 個人,包括音樂製作人、餐廳經營者、作家等,他們推薦了 10 盤菜來代表東京這個都市。
起初覺得有點投機取巧,但雜誌前言說明了為什麼用食物介紹東京。食物可以結合五感,帶入設計、藝術、建築、環保、科學、政治、文學、歷史、時尚、音樂等元素,體現都市文化。聽起來好像有一點唬爛,但是他們的確做到了。
最後一個理由是,食物這個東西是「在地文化」和「全球文化」不同的異文化交織之下的產物,而這不就是東京這個都市的特色嗎?我心裡想,哇,你還這麼會講,編輯你能講得出這樣的話,我算是有被你說服到了。
那他們要怎麼樣做到才不會讓我覺得他在偷雞摸狗呢?
我覺得這個題目要成立,大概有三件事情:
- 你要找到可以代表東京的料理
- 找到可以代表東京的人
- 有不同的策展主題和食物的共鳴
所以有的時候,我覺得編輯厲害的地方在於,你在偷雞摸狗還是你的品味真的很好?如果你品味好到這個程度,我是分不出來的,甚至會覺得你的偷雞摸狗,反而是一個未曾想過的角度,我就覺得,好,給過。
第 ➌ 種:企畫的極致,26+13+13+(12 ✕ 4)
——《& Premium》創刊十週年特輯
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這樣子分類,這樣做專題。26+13+13+(12 ✕ 4)是什麼意思呢?現在看不太懂,沒關係,因為這個我也是看完整個專題之後才彙整出來的。打破女性雜誌年齡區隔取向的《& Premium》
《& Premium》創刊十週年,去年 12 月做的專題是「舒服度過每一天的100件事」。《& Premium》是十年前創刊,他們的創刊總編輯芝崎信明是從《BRUTUS》調過去,當初他是去救火,可是沒想到他表現得非常非常好。他打破了日本女性雜誌的一件事,以前日本的女性雜誌都是有年齡區隔的,比方說給 10 幾歲的女生看,給 20 出頭的或比較熟女的看,是不一樣的。《& Premium》是第一本全年齡都可以看,甚至男生也可以喜歡看。
這本專題還致敬了自己的創刊號,創刊號題目是「把週末過得很舒服的 100 件事」,這期是「每天過得很好的 100 件事」。
PART ➊:優雅享受週間和週末的26種方式
這本雜誌的slogan是「A guide to a better life」,就是「過好生活的指南」。我覺得這個專題不但要符合這個 slogan,還要符合他十週年的紀念特色。右邊這個是他們這期雜誌的贈品,和插畫家白熊合作的年曆。我習慣先看雜誌目錄,從目錄上我只能看得出,第一個專題「13+13」——他說這個是我的生活當中享受小小樂趣的習慣;第二個專題是「平日過得更舒服的 13 件事」,第三是「週末可以慢慢享受的 13 件事」,白熊的年曆贈品和可以實現 Better life 的一年度預定表。
這是他的四個切入點,但是從目錄上只看得出 13+13,那「100」在哪裡呢?
開場前言,他說「A guide to a better life」是為了更舒服度過每一天的指南,是他們創刊時的宣言。即使十年後的今天,也沒有改變。雖然這十年來生活的樣貌改變了,比如遠端工作、線上溝通變得更日常化了,可是如何在放鬆的休假日和忙碌的上班日當中切換開關,如何舒緩心情取得平衡,是必要的。
所以專題講到了週末和週間,邀請到 26 位生活方式很迷人的人,問他們享受生活的小習慣是什麼,還有一個贈品和結尾的好心情度過一整年的計畫書。
PART ➋:精密設計的年度計畫,12位品味人的4件事
邀請了作家、音樂家或者是編織設計師等等這些應該說很有品味的人吧,每人分享4件計畫,裡面也講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。作為編輯,首先得先找到分別在這 12 個月出生的人。你怎麼知道這些人是幾月幾號出生的?而且你要問他這4件事情,而且他們每個人說的好像都很有道理。
時間嘛,週末、週間跟小小的一瞬間。所以就決定了這個 48+13+13+26。
這些是我事後推敲出來的,我只能從閱讀的過程來推測。但我覺得這包裝實在太好了,這是天才的編輯,我也好想要做出一期這麼厲害的喔。
▍Q&A 精選
── 如何辨別這是一個「好的主題企劃」?
多看。你看久了就會看出來,這次做書(的主題),下次也是做書(的主題),兩次切入的角度有什麼不一樣。也許是不同編輯做的,也許是不同功能性。看多了,你就會發現有一些真的做得比較好,有一些好像沒有那麼好。我自己評選什麼是好像沒有這麼好?就是那種我也可以做得到的感覺。而那些厲害到,我看了真的不知道你是怎麼做出來的,就是真正的好企劃。我覺得挑選主題企劃的方法有幾種。可以比較不同雜誌的類似題目,比如《& Premium》和《BRUTUS》都會做電影專題,就可以比對一下。另外一個方法是挑自己最喜歡的東西,因為你最喜歡的東西你就很有鑑賞力,就能判斷它做得好不好。
另外,我想引用一下《BRUTUS》歷代總編輯的名言。
第一代編輯長說,如果這是一個主題,總會有喜歡它的人。編輯就是負責發掘這一點的人。第二代總編輯說,直覺永遠不會白費。第八代總編輯說,如果不加入一些有爭議的訊息,雜誌就變得毫無意義。他在任內做過全裸的特輯,真的蠻轟動,當然可能也有被告什麼的。他說,不加入一些有爭議的訊息,雜誌就毫無意義。西田善太,第十代的編輯長說,大家都認同的事情,雖然正確,但並不有趣。也許我們當編輯要勇敢挑戰一些事情。
♪ 工作坊BGM:有趣的觀點是來自專家的能力,還是編輯的品味?
我總覺得當編輯有一點自卑感,就是我們都不是什麼的專家,對不對?我也不是建築師,我也不是音樂人,可是我還是要做建築的題目,我還是要做音樂的題目,對不對?但是 100 特輯告訴我們,專業人士不一定會有新鮮的角度。他們也許都是專業人,雖然我們編輯不是專家,但是我們可以用一些很新鮮的角度來看事情,提出自己的品味(觀點)。今天選的音樂,是我有一天在 YouTube 演算法推給我的 1996 年的專輯,是一個澀谷系的音樂。我以前沒有聽過,但是一聽就愛上。我之前才看《澀谷系狂潮》那本書,它在講什麼是澀谷系的音樂——就是,都不是專家做出來的音樂。他們說澀谷系就是反主流,試著用自己的鑑賞力找出好的音樂。
░ SATELLITE LOVERS - SONS OF 1973
▍關於講師,揚銘
自由編輯,每天努力三小時的文字工。雜誌編輯出身,過勞辭職後自由工作,減速生活,以寫作與編輯維生。一度放棄編輯工作,但放不下對編輯的愛。▶ 在言外企畫有一個日雜推介專欄《日雜慢格進》
▶ 經營電子報「斑馬通信」
▶ 像日雜一樣心動的編輯工作坊(上)|戀愛有答案嗎?
▍專欄【日雜慢格進】延伸閱讀
▸ 為人生增添色彩,什麼是必要的物品?──《BRUTUS》NO.1000「人生最棒的購物」特輯▸ 偷窺日本編輯的個性:《BRUTUS》創刊 1000 期,編輯部最有回憶的一期是? ──《BRUTUS》1000 期.網站特別專題
▸ 每本雜誌的 100 專題,都是編輯火力展示 ──《& Premium》NO.120「舒服度過每天的 100 件事」特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