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身為行銷企畫、編輯或創作者,只要工作和生產內容有關,那麼,翻開有「100」的雜誌專題準沒錯。因為設定主題範圍、挑選 100 件事、切出有趣的分類、安排閱讀節奏讓讀者從 1 看到 100 都不疲倦,全是編輯的看家本領──如果你當過編輯,製作過 100 專題,肯定體驗過編輯的血淚,當然還有完成後的滿足感。以下將從實做角度出發,重點放在「如何架構一份和品牌訴求完美關聯的好內容」上,細部先略過,因為這本特輯的企畫方式,有好多是你我可以現學現用的。
所以這期專欄為大家分析《& Premium》創刊十周年特輯:「舒服度過每天的 100 件事」。
(比如本段作者真心告白就可略過:你不知道我在 Komeda 咖啡書架看到這期雜誌當場搶來翻,立刻下單好險還有存貨,一邊拆解內容一邊拍案叫絕,是說日雜製作 100 特輯怎能如此舉重若輕,編輯的火力強大到,我味噌豬排堡放涼了都沒關係……唉碎念這麼多,還不是因為這個專欄什麼沒有,有的是滿滿的愛嘛)
▴ 目錄左半部,看出內容分為五大部分
只要出現 100,先看如何分類
《& Premium》品牌概念是「The Guide to A Better Life」,日文寫做「より良き日々のための案内書」,用口語一點的中文應能翻譯成「如何好好過好每一天的指南」吧。品牌創立十周年時,你會怎麼挑選「讓自己過好每一天」的 100 件事呢?從物品、事件,還是從人的角度著手(例如找十個受訪者,每人推薦十個)?這本特輯選擇「每一天」做為切入點。
讀完整本,回頭重新整理一遍,我才發現這個角度,完全呼應品牌概念「良き日々」的「每一天」啊!
▴ 特輯開場先說明創刊十周年的企畫取向
照慣例,先讀目錄,特輯內容分為五個部分:
- Part1 我生活中的小小樂趣(My Little Pleasure)× 26 人
- Part2 讓平日更舒服的生活習慣(For Weekdays)× 13 個
- Part3 周末慢慢體驗樂趣的事物(For Weekends)× 13 個
- Part4 特別附錄:插畫家白熊nanuk的二十四節氣年曆(雜誌贈品)
- Part5 實現更好生活的一年預定表(Better Life 2024)× 12 人
Part4 雖然不是雜誌正規內容,而是贈品,卻讓我驚覺,把內容和業配結合得如此完美,根本是內容從業人員的夢想啊!
在二○二三年底最後一期雜誌(同時正巧創刊十周年)附贈二○二四年曆,大概是編輯和行銷都想做的(我如果是編輯也想做),然而我沒想過能從「年曆」與「過好每一天」開始發想「100 件事」的編輯架構呢?
目光看向緊接著的 Part5,製作了「實現二○二四年更好生活的年度預訂表」,邀請十二個月出生的十二位受訪者,分享自己在生日當月想吃的東西、想做的事情、想去的地方,以及想讀的一本書。
Part4 贈品 2024 年曆 → 衍生內容 → Part5 2024 年美好生活預訂表
=12 個月份出生的人 × 4 件事(想吃、想做、想去、想讀,各提出1件)
=48 件事
挑選十二個月出生的十二位受訪者,包含作家、漫畫家、演員、編織設計師、音樂家、翻譯家、攝影師、插畫家、料理家……等,在自己生日當月想去的地方,有冬天的富士山,在住家附近公園的烤地瓜攤車,滑雪和溫泉具備的野澤溫泉;春天的百貨公司香水櫃位,去紐約中央公園散步⋯⋯搭配當季最想吃的食物,想讀的書和想做的一件事。整個單元的季節感、新年計畫,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想像,好像已經浮現在腦海。
我覺得,編輯真的好厲害。
▴ 贈品年曆和內文企畫,用 24 節氣做為關聯。
▴ 由年曆開始的 Part5 明年度美好生活預定表,12 個月、12 個人/每人 4 件事的分類法,加上插畫與設計的巧思,太厲害啦
分類之後,安排閱讀節奏
從這 48 件事再回推(100-48=52)還有 52 件需要編輯的巧妙分類。再分成兩半:以「好好過每一天」的概念,分「Part2 平常日」和「Part3 周末」各選 13 件事(13×2=26 件事,完成前半)。
再找 26 位受訪者,談「Part1 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樂趣」(達成另一半的 26 件事)。
噹啷!整理出 100 件美好生活的事。
決定分類、完成 100 件整數後,別忘了重新安排閱讀節奏,吸引讀者讀到愛不釋手啊:
- 把最容易入口的「日常的小小樂趣」放在 Part1。
- 「平常日」和「周末假日」分別排在 Part2 與 Part3。
- 到了雜誌中段再插入 Part4 年曆贈品。
- 用另一種紙張的觸感來安排「Part5 美好生活年度預訂表」。
▴ Part2 讓平常日更舒服的生活習慣,13 件事每個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
吸引讀者,持續翻開下一頁
因為要讀者連續閱讀「13 個生活習慣」容易彈性疲乏,所以版面節奏與圖文比例很重要,此外,編輯還設定了「Part2 平常日」和「Part3 周末」不同的主題。例如平常日是:「就算上班很慌亂,但只要每天一點小小的改變,持續累積就能讓生活更舒適」。讓平常日更舒服的小習慣有:穿著觸感很好的室內拖鞋、了解裝飾鮮花的好方法、早上不開電視而是聽一張唱片(附八張推薦專輯,其中四張是容易醒來的早上;四張是很難起床的早上⋯⋯你說,這題目怎麼發想的啦,好想哭)、能夠迅速做好的營養丼飯、休息時間去看看風景、稍微講究地泡茶包或濾掛咖啡。
──這些都是能夠搭配上班前、下班後,一點小改變就能做到的事物。
對比 Part3「13 個慢慢體驗周末樂趣的事物」,編輯方向則是「終於等到有更多自由時間的周末,可以完成一些小小的目標」。
例如身心有餘裕時,製作蛋料理吧(附三種食譜);即使在冬季也能感到元氣,種植綠色植物;為了買剛出爐的甜點特地出門一趟;租下別墅過兩天一夜的旅行;好好記住秋季落葉的名字;到結合景色和藝術的美術館逛逛吧。
──和平常日的感覺完全不同,周末活動需要花一點時間沉浸、慢慢享受。有不同的閱讀節奏,所以讀起來不會膩,還想一直翻下去。
▴ Part3 慢慢享受周末樂趣的 13 件事,是需要比較長時間從事的活動,和周間平常日不同
輕巧入口,你也可以做到的的生活感
專欄最後,就用開場的 Part1 做結尾吧,這 26 個「我的生活中的小小樂趣」真的非常小。包括:少女模特兒「在通學時沉浸在巴士窗外的景色」,女演員「在偶然的時刻盯著時鐘看」,音樂人「仔細去聽超市的背景音樂」,漫畫家喜歡「用 Google 地圖架空散步」,劇作家覺得幸福的時刻是「把筆記本用到最後一頁」,也有攝影師說喜歡「同時聽收音機和打遊戲」,以中年阿伯建築師「眺望大海與天空」做為單元收尾。開場的少女和結尾的阿伯各給一個跨頁,中間 24 位則採取每頁 4 人的規格,文字的字形、字體、編排方式都能維持閱讀動感。
──每個都是輕巧、易入口,能體會生活感的小小幸福。
看了這些生活中的小幸福,或許不是現在日子過得不好,而是我忘記了去仔細品味日常每件小事的重要性吧。
構成這「100 件事」的五大單元,分開讀有各自的樂趣,合在一起又有共同的目的(美好生活),還能呼應「好好過好每一天」的切入角度,並且,內容完美結合業配(年曆贈品)。
只能說,讀到這本日雜,從事內容工作的我,真的有賺到。
▴ Part1 提供 26 個生活中的小幸福時刻,即使固定版型也用字體字形做出變化,開場和收尾是少女和阿伯,讓我會心一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