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雜慢格進】賺錢很重要,但有人教你怎麼花錢嗎 ──《BRUTUS》NO.922能好好使用金錢嗎?特輯

09.13.2023
#日本雜誌 #雜誌 #BRUTUS #金錢 #商業理財 #投資理財 #花錢 #文字專欄
撰文/劉揚銘(每天努力三小時的文字工)

一個人日子過得好不好,看他怎麼用錢就知道。當然不是花得起錢、有更多錢就高人一等,而是你的人生決定怎麼活,圍繞著健康狀況、興趣、人際關係、工作等背景條件下,能否摸索出適合的用錢方式,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。

怎麼花錢才正確,不可能有標準答案,因為你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,不用你多嘴教我怎麼花錢,但,如果告訴我「你選擇這樣花錢,原因是什麼?」闡述你的用錢原則從何而來,那麼我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收穫。這是讀完2020年《BRUTUS》金錢特輯給我的啟示。

重點是──使用金錢帶來的改變

附帶一提,這66頁內容的高低起伏簡直像閱讀版雲霄飛車,本來只想隨手翻翻,然而一個接一個故事愈看愈被吸引,繼續翻頁到下個單元,驚覺編輯架構的鋪陳竟有辦法帶我來這裡!還記得「跟誰都能閒聊15分鐘」的前提吧,這本特輯竟然請動畫導演庵野秀明談他的花錢概念。編輯到底怎麼想到這個點子還做得出來呀,我服了你。

這不是《BRUTUS》第一次企畫金錢相關主題,開場文案就說,2017與2018年分別製作過「金錢的答案」與「新.金錢的答案」兩次特輯,然而在本刊推出的2020年9月,由於肺炎疫情導致國境與城市陸續封鎖,面對險峻的環境更應直面問題,不如藉機思考如何「使用」金錢,或許是改變社會的契機。畢竟就算懷抱不安死守著錢,經濟也不會就此回復。

讀到這份文案,體會到這是討論「如何用錢」的特輯,重點不在「如何賺錢」或「變得更有錢」,而是使用金錢,與之後帶來的改變,不論對自己或他人。

回想市面上關於金錢的討論,大多是教你如何變得更有錢,少有人討論怎麼花錢、這樣花的意義在哪裡。這也是我錯過前兩次「金錢的答案」特輯的原因,直覺認為金錢哪裡有答案,卻想不到,金錢特輯不是要給出正確答案,而是分享每個人(理所當然不同)的用錢原則
 
 
 

攝影師、女演員、作家、投資家的用錢法

2020年「能好好使用金錢嗎」特輯分為以下6個單元。

「1.不同價值觀的用錢方法」
由8位受訪者闡述自己的用錢原則,包括經營連鎖店的實業家與商業顧問、倡導「地域資本主義」把公司開在鐮倉的創業者、前AKB48少女偶像出身的女演員、廣告攝影家醫生、拿下韓國日報文學獎的作家、17歲開始買股大學入學前已賺到1000萬日圓然後輟學開始投資不動產的投資專家、以及研究科技與藝術的推測設計(speculative design)藝術家

(編輯魂插嘴)你能想到找攝影師、少女偶像、作家和前衛藝術家來討論如何用錢嗎?翻開第一個單元就被震攝住,而且開頭先用一個大跨頁,問這8個人同樣的問題:「如果現在給你1000圓、1萬圓、100萬圓、1000萬圓、無限的錢,你會用來幹嘛?」(編輯魂再插嘴,這個跨頁我曾經偷學來用在別的專題上,看雜誌有用的啊)

1000圓,可以用來吃拉麵、買可樂、買蛋糕、買花裝飾房間,也有人說他想拿來送給在街上隨手做好事(比如撿垃圾)的人。得到1000萬圓,有人說想分給兩個小孩各500萬,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,有人想去北韓這種未知的地方旅行,幫忙把家裡房貸還掉,或是買農地開始種田。至於得到無限的金錢,有人說無限等於沒有,還是和現在一樣過日子,也有人說要在全球規模進行財富重分配,有人想把地球買下來成為公共財,或是改善動物和女性的處境,或選擇清償日本國債。
 
 ▴ 「如果現在給你1000圓、1萬圓、100萬圓、1000萬圓、無限的錢,你會用來幹嘛?」
 

每個人的選擇,沒有對與錯,至於為何這樣選,則根據個人的生活背景和人生志向而有所區別。

例如投資專家才剛花費1000萬進行注射自體幹細胞的醫療,超過60歲的他對名車、名錶毫不在乎,移動時還是覺得搭電車的體驗更有趣,他不請司機,若要開車也是自己開,因為擁有各種精彩的體驗(旅行、欣賞藝術等)比累積金錢重要。他願意花大錢培養自己的幹細胞,也是想試試能否改變糖尿病、關節痛、老花眼這些症頭。

前偶像少女小時候家裡並不寬裕,甚至曾經因為打工和偶像事業難以兼顧,成功談判到讓練習生的薪水提高。直到現在她都以學生時代「時薪850日圓」為標準來用錢,消費時對生產者的技術和工作懷抱敬意,對金錢很小心的她,連信用卡都沒設定帳戶自動扣繳,避免不必要的花費,卻也曾因為別人說「這個很安全」就買了股票賠掉200萬圓,從此了解自己的判斷能力不高。她說自己是從失敗中一次又一次找方法。

曾經因為骨髓病變而直面死亡的攝影師,有想要的相機就貸款買,甚至在疫情自肅期間還貸款買車,車商業務都嚇一跳勸他不要,但對他來說,人生太容易出現萬一,即時的體驗比未來的時間重要,貸款能用未來的錢換取現在的時間,而現代日本人在金錢上多少還有餘裕,缺乏的反而是時間吧。更何況日本利率之低,即使存款也抵不過通膨。他也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想著凡事獨占,若有糖果就分給朋友,如果只需要少量的東西就安心,多餘的不如分給其他人吧。

一位醫生決定「放棄以金錢為中心」思考,改以「人生/生命為中心」思考用錢的方法。與其把金錢當成吃藥,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倒不如反過來想,自己的生命究竟追求什麼,想要的健康狀況、住在哪裡、工作型態、社交生活,要如何用錢才能達成平衡,找出自己應有的姿態?
 
▴ 「你的生命究竟追求什麼,想要的健康狀況、住在哪裡、工作型態、社交生活,要如何用錢才能達成平衡,找出自己應有的姿態?」圖為專訪攝影師幡野廣志。

這8個訪談看完收穫已經夠多,專欄結束在這裡也沒有遺憾了吧,但我還是好想告訴你後面的精彩企畫。
 
 

行為經濟學vs.孩子們的金錢商談室

「2.下一個金錢趨勢」
談的是所有交易都能在網路完成,行動支付的未來,以及以「信賴」為基礎,點對點、人與人直接連結起來的經濟時代,以及虛擬貨幣真的有辦法跨越政治上的國界嗎?

「3.聰明消費的行為經濟學入門」
(編輯魂插嘴)這跨頁插畫太猛了,如果從事編輯或設計工作肯定五體投地。首先請來行為經濟學教授監修:9個導致你做出錯誤消費選擇的心理偏誤──例如心情好也衝動消費、心情壞也衝動消費;因為損失趨避心理而在底點賣掉股票;容易在高中低三種選項裡選中間那個;品牌溢價的迷思;從眾心理……等等。(編輯魂再插嘴)這文章已經夠好看了,編輯向教授取得這些內容後,還要和插畫家溝通,把9種行為經濟學例題畫在一幅插畫裡,並且回頭和設計師溝通,怎麼在三個跨頁裡面來回指向,讓讀者很容易理解並找到插畫和內文的對應關係,不好意思,以我的能力,光是這個插畫單元大概要製作半年吧。
 
▴ (編輯魂插嘴)這跨頁插畫太猛了,如果從事編輯或設計工作肯定五體投地。

「4.小朋友們為你直搗核心的金錢煩惱商談室」
天啊這單元太有趣。

找來7歲的小男孩回答金錢與人際關係的困擾:「跟上司合不來,為了紓壓常常衝動購物怎麼辦?」「太常和朋友吃飯,每個月都存不了錢怎麼辦?」由11歲和9歲的小姊妹回答金錢和戀愛的困擾:「女朋友想要很貴的錢包當禮物,我非送不可嗎?」「同居男友的年收是我的一半,在金錢上總是依賴我,該分手嗎?」

9歲小朋友回答金錢和工作的問題:「只是為了錢多而選了這個工作,一點也不喜歡,每天都很辛苦怎麼辦?」分別是9歲7歲和5歲的三姊妹,回答金錢和老後的問題:「因為太擔心老後而不敢花錢怎麼辦?」「就算沒有存錢也能活下去嗎?」孩子天真的想法說不定才是最直接的解答喔。
 
 

從美術館、賽馬場;京都、紐約與柏林回望資本主義

「5.別冊.價格和價值的教科書」
由金融學習協會理事長講解,幫讀者釐清客觀的價格(成本、附加價值、獲利的加總)和主觀的價值(包含使用價值、交換價值)之間的差異,以及衡量CP值的方法。學會在看商品價格之前,先主動想像它的價值,再實際比較客觀價格和心理價值,就能減少不需要的花費。區別消費、浪費、投資,有機會用錢讓未來更有價值,以及把時間也涵蓋進去的投資思考。

別冊最後,竟然還有與動畫導演庵野秀明對談「娛樂文化作品的價值」,我都不知道庵野監督是以花錢很有sense出名的呢(編輯魂插嘴,現在才想起來我是為了這篇對談決定買這本雜誌的說)。
 
 ▴ (編輯魂再插嘴)就是因為這篇,買了這期!

「6.從今而後的資本主義」
從6個地點出發觀看資本主義,香港、京都、美術館、紐約、柏林、賽馬場。首先請來香港前立法會議員,談國家安全法實施後失去自由的香港怎麼看待資本主義。接著請在京都執教的兩位教授,從政治學與哲學角度對談資本主義逐漸滲透到個人生活的每個角落,把社會裡所有人都統括到「必須不停向上進步爬升」的體制裡,在合理與效率的框架裡,人失去了無聊、無效的餘地,漸漸閉鎖。

為了抵抗資本主義,從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沒有用的事情,才能誕生出豐富的文化吧。這也是兩位教授都離開東京,前往尚有留白的京都生活的原因之一。

從美術館的現代藝術作品如何諷刺資本主義。請來曾任職於紐約證交所、美國財政部的教授談商業世界如何從「最大化股東價值」轉向追求永續、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ESG議題。來自柏林的歐盟觀點,例如政府目標是改善流經都市的河川水質,直到市民能在其中游泳的程度;為未來電動車打造能行駛中充電的市區道路等。

最後收尾的竟然來自賽馬場。寺山修司曾說:「賽馬賭的是人生啊!」資本主義滲透讓我們的生活失去了隨機性、賭博性,而從賭博當中竟然能找回生命的可能性,撰文者是寫下《賭博/偶然的哲學》的教授。

從這些地方出發觀看資本主義,用這個單元收尾,本次特輯的深度和廣度……讀到這我都要醉了(編輯魂再插嘴,想得到這些切入點,不但當編輯無敵,平常閒聊也無敵了啦)!
 
 
 

能夠好好使用金錢嗎?說說我自己的結論吧。一邊讀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《一個投機者的告白》《致富心態》之外,也歡迎讀一下《清貧的思想》《窮得有品味》《錢買不到的東西》,有錢有有錢的過法,但人生很多時候,不需要太多錢就能擁有幸福的喔
 

劉揚銘
每天努力三小時的文字工。雜誌編輯出身,過勞辭職後自由工作,減速生活,以寫作與編輯維生。Facebook:工作即生活|劉揚銘
留言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