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雜慢格進】跟誰都能閒聊十五分鐘的超能力──好想推的日本雜誌特輯

06.14.2023
#日本雜誌 #雜誌 #文字專欄
文|劉揚銘(每天努力三小時的文字工)
 

歡迎來到「日雜慢格進」,這是個專門推薦(推坑)日本雜誌的專欄。


我想每個人胸口都湧起過「好想推坑給朋友!」的心情,好比看到一段爆笑影片、吃到一份讓舌頭融化的甜點、來到一個視野壯觀的祕密景點⋯⋯內心的激動滿出來忍不住要告訴別人,好像推坑的原動力不發洩出來整個人就不舒服一樣。沒錯,我想寫出這樣的心情,推薦我珍藏且真愛的日本雜誌特輯們。

慢著,你說,冷靜一下,現在推薦紙本雜誌,會不會太落伍了點?

雖然雜誌這個「媒體的形式」逐漸走向夕陽,現在我們已不期待軍武迷會訂閱軍武雜誌獲取新資訊、模型迷會想透過模型雜誌尋找同好,畢竟隨時滑開手機都能進入各種嗜好社群獲得最新消息;不過我發現,紙本雜誌的「創意表現」在這個時代仍然很可觀,翻開頁面時那種「哇喔~」的閱讀衝擊,令人想高喊「實在太神啦!」的犀利企畫,在其他媒體上還是很少體驗到。

平心而論,雜誌產業已經不在頂峰,不是每一本都那麼厲害,也不是愈新的愈厲害,所以,本專欄想推的不是新發行的雜誌,而是從資料庫中精選出百讀不厭的雜誌特輯。受限於個人閱讀歷程與偏好,多數來自二○一○年後發行的《BRUTUS》《pen》《SWITCH》《&Premium》等日本雜誌。當我開始認真讀雜誌,累積足夠的閱讀經驗後,才能確定哪些精彩的舊特輯,即使十年後翻開依然能感到撲面而來的創意,確實值得推薦。

那麼,為什麼是日本的雜誌特輯呢?除了個人偏愛激動想推之外,日本雜誌很擅長用六十到八十頁的大篇幅組成一個特輯,用來解讀單一主題,例如戀愛、工作、金錢、讀書、看電影、聽情歌、一個人旅行、讓日常更舒適的生活習慣、好品味到底是什麼⋯⋯從意想不到的企畫角度切入,用內容打開讀者的好奇心與想像力。即使看不懂日文,光是「為一個主題找到更多角度」的多元性已讓人收穫良多;而特輯還扮演下一步知識的窗口,讀完後想繼續找相關資訊來吸收,這兩個特色,是我可以反覆閱讀、而且每次都有收穫的原因。
 
(圖:劉揚銘/攝) 
 

我還想用一位前輩的故事,說明推坑這些雜誌的初衷。

從學校畢業後,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是加入新雜誌編輯部,擔任什麼都不會的菜鳥。因為讀的不是相關科系,如字面意義上從零開始學,而手把手帶我長大的,是出版集團的編輯總監。和他一起工作時,我常驚訝於前輩言談中的知識豐富程度,無論講到建築還是財務會計,聊到商業策略還是談電影,他好像什麼都懂,對於不同領域的專有名詞、重要人物、發展現況,他大概都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。

有機會私下說話時,我好奇問,前輩說:「好編輯跟誰都能聊十五分鐘」他告訴我,編輯或許不會是某個領域的專家,但可能是許多領域入門級的通才,他希望自己不管面對大企業執行長還是才華洋溢的創作歌手,都能和對方有來有往地對話,而且過程中對方不會感覺無聊。「雖然十五分鐘之後可能會露出馬腳啦!」前輩抓抓頭,說自己很多地方其實也只是略懂,但他的入門略懂,對我來說已經是專業很懂了。

我想,如果厲害的雜誌編輯都有「和誰都能閒聊十五分鐘的超能力」,那麼,讀厲害的雜誌可能是獲取這種超能力的方法之一。這也是我開始認真讀雜誌的初衷,以及現在依然想推坑雜誌的原因:讓我精選這些讀完後可能會增加「十五分鐘超能力」的雜誌特輯。

舉例來說,和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聊到戀愛話題時,能找到哪些角度呢?從戀愛小說出發,或者聊聊電影裡的渣男吧,可以談一下你推薦的情歌,或是換個觀點,從進入撒哈拉沙漠探險從此失去音訊的冒險家的戀人,會怎麼看待他們之間的戀愛呢……獲得的觀點愈多,腦袋好像也豐富了起來,對話不再呆板(ps.以上角度都不是我想到的,正是來自下一本想推薦的雜誌特輯)。

我們的人生大多圍繞著戀愛、工作、金錢、獨處、居住、看電影、讀書、聽歌這些重要的小事,我想推薦的雜誌特輯,正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出發,提供更多切入角度,並從不同人身上獲得更豐富的觀點,滿足讀者求知的好奇心。身為編輯,我好想做出這麼精彩的內容;而身為讀者,單純享受翻雜誌的驚喜也很足夠,所以我想用這個專欄,好好推坑一番。
 
(圖:劉揚銘/攝)

如果有幸引起你的興趣,歡迎加入舊雜誌特輯的世界(網購也許找得到喔),即使買不到,我也想用一篇篇文章,設法整理出十五分鐘的超能力。

對了,我在最初的編輯部工作七年,離開後又過了十年,至今每年歲末,還是會跟當年的大前輩相約吃個飯,聊旅行、聊居住、聊老後、聊世代、聊個天南地北。

 
劉揚銘
每天努力三小時的文字工。雜誌編輯出身,過勞辭職後自由工作,減速生活,以寫作與編輯維生。Facebook:工作即生活|劉揚銘
留言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