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別企劃|在《魔戒》之前沒有「奇幻」?|《托爾金傳說故事集》新書分享會側記・上篇

04.09.2024
#魔戒 #托爾金 #托爾金傳說故事集
 文字整理|言外企畫  口述|光磊

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,一群對中土世界深深著迷的「護戒隊」隊員,來到神秘的民生「至尊」大樓?(此為建築物真名)⋯⋯應著雙囍新出版的《托爾金傳說故事集》的感召——如同「權力之戒」「力量之戒」對人性的吸引,展開一場名為新書分享,實為奇幻文學研討會的溫馨聚會(誤)。

▔▔▔▔▔
新書分享會 aka 不負責任奇幻文學研討會|與談人

⚫ 奇幻文學推廣者──譚光磊
外文系畢業,奇幻文學愛好者與推廣者。曾翻譯《冰與火之歌》和《永恆之王》等書。2004 年起從事圖書版權代理公司,現為光磊國際版權公司負責人。(編註:編輯懷疑也是資深鄉民,信口捻來句句是哏。)

▔▔▔▔▔
由於分享會內容相當紮實,將以上下兩篇的形式,為大家留下珍貴的研討會紀錄。(咳)

作為一場認真的奇幻文學的同好會,當然是從確認年紀開始。為什麼?
因為若要說起《魔戒》的中譯版,得從1990年代開始。
 
 

你以為的《魔戒》繁中翻譯史

1998年,台灣已經從盜版王國進化到有版權的時代。台灣第一個中譯版是萬象出版的《魔戒之主》,但這套書實際上並未取得正式授權。

之後就是由多人合譯的由聯經出版的《魔戒》,再來是2001年,朱學恆搭著電影改編的勢頭,一起出版的版本。2011年,中國出版社也買了朱學恆版本的譯稿在中國發行。2013年,中國的世紀文景推出由鄧嘉宛和另外兩位譯者共同翻譯的版本,再來就是2024年雙囍的譯版。

不過在分享會現場,光磊也提出「一個大膽的想法」,若時間再從98年往回推一點,台灣第一次「中譯」《魔戒》文本的時間點可能是1990年。彼時由Interplay發行的電腦 RPG《魔戒少年》搭配的操作手冊,可能更是「嚴格意義」上的中譯本。

 
▴ 《魔戒少年》和〈冒險者手冊〉內頁
 
1.2MB的小磁片裡面能夠裝的東西非常有限,關於故事、或是角色的指引只能放到〈冒險者手冊〉中。遊戲玩到某個關卡,就會跳出「請查閱冒險者手冊」的提示,再由玩家自行查閱。因為遊戲改編自《魔戒》第一部,必然有不少「引用」原著的段落,所以這本近60頁的手冊,可能是台灣史上第一次中譯《魔戒》的嘗試。

那時候網路還不發達,查資料也不方便,手冊中的諸多譯名現在看來既熟悉又陌生:
  • 甘道夫 ➝ 坎德耶富
  • 索倫 ➝ 沙朗(是牛排嗎?)
  • 亞拉岡 ➝ 亞拉哥
  • 魔戒 ➝ 王者之戒
  • 哈比人 ➝ 小妖精
 

以前沒有「奇幻文學」,成熟大人就要看純文學

從十九世紀末開始,「寫實主義」成為文學主流,大家普遍認為「成熟的大人」就應該看寫實的作品,幻想故事被當成兒童讀物。當時書市沒有「奇幻」這個分類,反倒是「科幻」以新興類型之姿,又因為具有「科學教育」意義,先得到了自己的分類。所以在《魔戒》出版之前,很多寫給成人讀者的奇幻作品,反倒得依附在科幻類別下,形成一種「科皮奇骨」的有趣狀況,例如把「異世界」改成「外星球」,「魔法」說成是「高科技」。

1954年,《魔戒》在英國以精裝形式出版,基本上還是被當作純文學,而不是廉價的平裝書/大眾類型小說。小說銷售和評價都不錯,不過因為精裝售價很高,還沒有達到真正爆紅的程度。此外,《魔戒》也以外銷的形式進入美國。當時美國還沒加入伯恩公約,著作權只保障本國作者,外國作者若要得到法律保護,需要有出版社正式進口,而且這個「進口權」也是有年限的。

《魔戒》真正大紅大紫,要等到十年後美國推出平裝版。

 
 

類型就是媚俗?《魔戒》的版權大戰

這裡要先介紹兩位著名的出版人,唐納・佛翰(Donald A. Wollheim)與伊恩・巴倫廷(Ian Ballantine),兩人年齡相仿,也在差不多時間創辦自己的出版社,佛翰開了專做科幻小說平裝書的 Ace,巴倫廷的公司則以自己的姓氏命名 Ballantine。

佛翰注意到《魔戒》口碑不錯,但還沒有平裝版,於是致電托爾金,希望能取得授權推出平裝版。結果老教授一口拒絕,表示他絕對不能同意以這種廉價的形式出版。背後的考量,很可能就是前面提到,「平裝」代表大眾和媚俗,以他牛津大學教授的背景,恐怕很難接受。

佛翰也不是省油的燈,他發現美國進口《魔戒》的五年期限已經過了,而且出版社沒有續約,技術上來說,就是在美國成為「公版」的狀態。於是他決定硬幹,自己找人打字排版,在1965年推出了平裝版《魔戒》,果然狂賣十萬冊。

 
▴ 1965年出版之「未授權」《魔戒》(圖片來源取自網路)
 
這下好了,原本死也不願出平裝的托爾金,被迫趕緊找一間出版社正式授權,於是他找上了巴倫廷。同時他還發起輿論戰,在每一封讀者回信中附上小卡,大意是說,「Ace 版《魔戒》是盜版,沒有得到托爾金授權,請大家告訴大家!」雖然 Ace 在法律上站得住腳,但社會觀感不佳、業界聲望也一落千丈,隔年佛翰就同意把庫存賣完後不再加印,甚至還主動結算了版稅給托爾金。

這時候,巴倫廷的「正版」順勢推出,立即引爆暢銷熱潮,成了最後贏家。

有趣的是,托爾金雖然不爽 Ace 搞盜版,卻挺欣賞他們的封面,反倒是巴倫廷版讓他無語(內心OS:這封面和我的書有關係嗎???)。

 
▴ 1966年巴倫廷出版之「首次正式授權」《魔戒》(圖片來源取自網路)
  
 

《魔戒》在美國大受歡迎,開創「奇幻文學」的創作類型

《魔戒》平裝版大戰的時候,正好碰上 1965 年越戰爆發、1966 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,那時美國的反文化運動方興未艾,民權運動、女性主義、嬉皮文化等等,《魔戒》因緣際會成為大眾的寄託:因為《魔戒》是反戰的,並且嚮往過去田園式的美好生活,因此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和文化現象,更催生了「奇幻」這個商業出版分類。

《魔戒》走紅之後,出版商紛紛要尋找類似作品來填補市場缺口,不過一直到 1977 年的《夏那拉之劍》(The Sword of Shannara)和《莫信者傳奇》(The Chronicles of Thomas Covenant the Unbeliever),才有仿效的作品陸續推出。畢竟《魔戒》的世界觀極其龐大,就算要抄要學,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做到的。

那麼在這十年間,出版社該怎麼辦呢?巴倫廷找來作家林・卡特編註:本名Linwood Vrooman Carter,是編輯、小說、及評論家。筆名常用Lin Carter,是科幻和奇幻文學的大力推廣者。尤其對「克蘇魯世界」神話體系的建構,不餘遺力。(Lin Carter)主編「巴倫廷成人奇幻書系」(Ballantine Adult Fantasy Series),有系統地梳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英美奇幻作品,1969-1974 年間總共出版了逾80本作品。卡特為每一本撰寫導讀,後來還集結成書《想像世界》(Imaginary Worlds),奠定了「現代奇幻」的理論基礎。

 
▴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
   
 
▎接續閱讀:特別企劃|中土世界比你想像的還要大非常多!8個你可能不知道的《魔戒》冷知識|《托爾金傳說故事集》新書分享會側記・下篇
 
 
言外企畫編輯部
書裝不下的事,我們展開看看 —— ◫
留言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