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雜慢格進】從電影發現幸福生活的小步驟 ──《& Premium》NO.94「電影教我的美好的事」特輯

10.16.2023
#日本雜誌 #雜誌 #&Premium #電影 #文字專欄
撰文/劉揚銘(每天努力三小時的文字工)

跟朋友聊到電影,我最怕只能一直說「好看」,這部好看,真的很好看,有講到很深的東西、很哲學⋯⋯結果朋友反問:「是哪裡深刻,講到什麼哲學啊?」

「呃⋯⋯總之很哲學啦。」(內心os:拜託你別問了我不知道你不要逼我)

痛定思痛,發現我言詞貧乏,問題不出在「語言能力薄弱」,而是「觀察視角不足」,說不出東西不是因為不會講,而是沒看見。面對一件事情、一部作品,首先要有新奇的切入點,才能談出有趣的內容,這是我學著當編輯、看了厲害的雜誌後得出的結論──好雜誌能為讀者帶來更多觀點上的驚喜。

今天來推坑《& Premium》2021年10月號電影特輯,因為它用我從沒想過的角度,跟我聊電影。此外,本專欄連續三期介紹男性讀者為主的《BRUTUS》,現在才推薦女性視角《& Premium》好像有點太慢了呢。

33個啟發自電影的日常祕訣

《& Premium》於2014年創刊,刊名下方清楚標註「The Guide To A Better Life」──探討美好生活的指南。本期特輯的切入角度,正是「看電影學美好生活」,竟然從中發展出33種角度,太佩服開展想法的能力了啊。
 
▴ 艾爾帕西諾在《女人香》中飾演的中校,長時間的失明使得中校的嗅覺和聽覺變得十分靈敏,可以憑著女人的體香,說出香水的牌子,還能描繪出對方的外形,甚至頭髮、眼睛及嘴唇等細節。
 
首先請畫家撰文談「電影中的香味」,艾爾帕西諾在《女人香》飾演雙眼失明的中校,雖然看不見,但對氣味比一般人更敏銳的他,反而更能掌握周遭的人際關係(讓我好想找這部片來看)。接著邀請造型師從電影角色的穿搭,談「如何駕馭服裝的花紋」:從小碎花到粗花呢(tweed),從《波希米亞狂想曲》到《香奈兒》傳記電影。再由詩人談電影中「寫詩與陌生人邂逅」。由花店經營者監藝術家,談電影裡的「花與花園」,植物怎麼帶出各種角色與生命的對話(編輯魂插嘴,青春期的我也大受電影《祕密花園》的影響喔)。

攝影師談出現在電影裡的「海邊散步」如何抒發心情。嘻哈歌手談電影裡的「露營車」是自由前往下一個世界的方法。造型師談電影裡的「睡衣」如何表達紳士的美感意識。隨筆作家談自己喜歡的1970年義大利電影《向日葵》,蘇菲亞羅蘭用24顆蛋煎出的「歐姆蛋」如何成為她幸福感的啟蒙。

電影導演談《男人真命苦》系列裡,一家人團聚在吃飯席間的日常議論就是每個家的獨特氛圍。食物設計師談《神隱少女》裡的哭泣時努力吞下的飯糰,怎麼成為解開心理困惑、向前跨出下一步的勇氣。

寫到這裡,才看完前十個看電影的角度呢。不禁邊讀邊想,自己有沒有辦法整理出電影裡出現過的讓我心動的食物?從角色喜歡穿什麼衣服來聯想他的個性?甚至電影裡花與植物和人的關係?觀察到這些小細節,實際取材用到日常中,大概就有機會讓生活更幸福一點。
 
▴ 食物設計師談《神隱少女》裡的哭泣時努力吞下的飯糰,怎麼成為解開心理困惑、向前跨出下一步的勇氣。
 
 

從電影回看自己當下的生活

繼續羅列33個祕訣吧(編輯魂插嘴,就算你覺得煩可是我真的好想講下去)。

生活道具研究者談出現在電影裡的「廚房用具」與機能之美。室內設計師談電影裡「感覺很舒服的臥室」──我明明也有看《樂來越愛你》但都沒注意到萊恩葛斯林的房間啊。造型師談1960年代法國電裡的「圍巾穿搭」技巧;追加音樂人談電影裡的「珠寶和洋裝」,當然有《第凡內早餐》的奧黛麗赫本和《花樣年華》的旗袍與張曼玉。電影裡車子如何延伸出男人與女人的感情變化?劇情裡出現彈吉他原來是因為主角想傳達某些心情;電影裡的相機如何代表「發現東西的欲望」,還有在煙火綻放時告白,能瞬間讓情人的感情重合在一起。
 
 
 
髮型師談電影角色如何「戴上髮帶」迅速切換心情。歌手談電影裡主角「度過雨天的方式」怎麼表現人性,例如《午夜巴黎》結尾邂逅的陌生男女即使淋濕也想繼續一起散步閒聊。

電影裡動手寫信傳遞想法的方式(本文由模特兒撰文);電影裡主角用畫畫描繪出與觀眾的共鳴(由插畫家撰文);還有編輯人談電影裡出現的美麗書架和主角的個性;然後是劇情反覆出現馬克杯時,是如何表現角色們的羈絆關係。

電影主角動手DIY改造的畫面是「如果理想世界不存在,那就自己動手打造出來」的精神;腳踏車畫面則說出「青春沒有終點,只有持續前進」的感覺。從電影可以看到和服的深奧(插畫家談)、建築的趣味(由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對談6部電影裡的有趣房子)。

古物修復師從《小森食光》談獨自生存的堅強生命力和真心舒適的生活。看著滿布星星的夜空放鬆,從動畫體會處處留心就能發現幸福的知足,《BJ單身日記》裡給自己小挑戰讓生活更有趣味。最後則是作家談從電影學到和親人的告別:我們忍受寂寞,同時相信未來,所以能支撐自己活下去。
 
 
▴ 豐富的電影特輯,最後再用12頁別冊「2000~2021從紀錄片認識世界」企畫做為收尾。
 
 

如何邀稿、設計版面、安排閱讀動線⋯⋯

回到特輯開場文案吧。原來電影教我們的事,從生命的意義、幸福是什麼,到你所相信的事物有多棒,甚至僅僅是在變涼的天氣穿上長大衣、好好整理髮型也整理心情,時尚的靈感,居家擺設的啟發,一段充滿機鋒的對話,嶄新的生活態度……都有可能是讓生活更幸福的小小契機。

身為讀者,看完這期《& Premium》特輯,對「如何看電影」取得新的視角;而身為編輯者,進一步深入雜誌製作內容的過程,我更想問,你們如何找來這麼多領域的撰文者,又如何讓他們根據這個主題邀稿呢(寫多少字、要談到幾部電影⋯⋯)?

接下來怎麼和設計師決定排版(放電影劇照或找插畫家繪製電影場景),又如何落版決定閱讀線與閱讀節奏?

特輯除了33個祕訣,還包含其他單元。雜誌中段有長篇文章採訪導演、攝影師、專欄作家、劇團創辦人(皆為女性)談「構成我的幾部電影」,緊接著轉換節奏,進入散文「電影院教我的事」──由電影本身延伸到電影院空間,以及談嚕嚕米(MOOMIN)作者Tove Jansson重視自由的生活方式。最後再用12頁別冊「2000~2021從紀錄片認識世界」企畫做為收尾。

從架構、執行到呈現,到帶給讀者全新的視野,一本雜誌特輯,太多可以學。真希望我也能成為這樣的編輯。
 
 
 
劉揚銘
每天努力三小時的文字工。雜誌編輯出身,過勞辭職後自由工作,減速生活,以寫作與編輯維生。Facebook:工作即生活|劉揚銘
留言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