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者聊天室|104份問卷大調查!最在意「尊重個體化」,工作能否量身打造?

11.15.2023
#工作 #問卷調查 #職場 #薪水 #生活 #金錢 #未來
文|言外企畫編輯部

從編輯部的好(怨)奇(念)出發——誰說只有甲方(公司)挑乙方(工作者)?乙方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呀?

我們發起為期兩週的網路問卷:「你現在為了什麼工作?」對所有能夠和工作「扯上邊」的人(包含工作中、待業中),發出提問。發送問卷的地方有:言外企畫IG、網路討論版Dcard,並有其他友好社群帳號協助分享擴散。總計回收了104份問卷(還真是剛好⋯⋯)。

從問卷結果綜合得出——工作某種程度是「人生的創造」,延展、開拓你對自己人生的想像和期待——希望透過工作如何協助你展開某種人生藍圖的實踐。而那個想像,絕對因人而異。

以下將問卷結果分成四大部分:工作者基本背景/工作者工作背景/工作的想像/工作者的未來

一起進入「工作者聊天室」一探究竟吧!
 
 

第一部分|工作者基本背景|近九成就業中

▎女七成、男三成,31-40歲為問卷主角

▸ ▸ 31-40歲為主要填表族群,佔44.2%;
▸ ▸ 次之為23-30歲,34.7%;
▸ ▸ 最後則是41-50歲,16.3%。

將近90%處於目前有工作的狀態,5.7%待業中,3.8%其他。
 
 

第二部分|工作者工作背景|累但還算在對的路上

▎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——平均工作滿意程度6分

年資部分,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四個年資層:
▸ ▸ 1-3年(16.3%)、15-20年(14.4%)、5-8年(13.4%)、12-15年(13.4%)
▸ ▸ 另有3位工作者年資超過20年。
   
對目前(或是前一份)工作滿意程度,大家的平均值為6分。
▸ ▸ 綜觀平均點的回答,工作者的形容大概能夠濃縮成「I love my job to pay for the bills.」的混口飯吃狀態。
▸ ▸ 或正在思考、評估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。
▸ ▸ 比較特別的是有處於創業階段的工作者,因為在創造新的工作而對自身情況不甚滿足。
 
   
因評分其實是很主觀的評比機制,因此也來看看相對值的高、低分回饋。

▢ 最高分10分,共有7位,對於目前工作感到「十分滿分的十分」
▸ ▸ 認為自己處於一個閃閃發亮的狀態。
▸ ▸ 不只對自己,也對老闆、夥伴都非常滿意。

▢ 最低的滿意程度描述有3位工作者,0-1分不等
▸ ▸ 年資分別為1-3年/5-8年/10-12年。
▸ ▸ 疲憊厭世煩躁,沒有感覺自己一直在成長的幸福感。

▢ 問卷主要年齡層:31-40歲
▸ ▸ 平均分數稍高於全體的數值,為6.7分。
▸ ▸ 其中有兩位7分的填答可以概括此層的工作者——「沒有每天在過年,至少能決定壓歲錢。」「累但還算在對的路上。」

 
 
 

▎薪水是否能支撐理想生活?——指標是「小廢物自由」

本題沒有採量化方式來搜集答案,主因想了解每個人在主觀上如何衡量「薪水足夠」的想法,大致上可以理出三種派別。

▢ 第一種「足夠派」
▸ ▸ 可能以「民生需求財富自由」當作內心的衡量指標。
▸ ▸「可以自在的買小廢物」、「點飲料不用看價格」。
▸ ▸ 因為不需要煩惱金錢瑣事,而沒有選擇上的困擾,佔比大概是32.7%。

▢ 第二種「順應派」
▸ ▸ 重點在於「隨薪鎖慾」。
▸ ▸ 賺多少花多少,不管收入如何,總是有可以活下去的方法,佔比21.2%。
▸ ▸ 問卷主要年齡層31-40歲的填答者在「順應派」佔比稍高,為26.1%。

▢ 第三種「不夠派」
▸ ▸ 填答的最大宗,佔約43.3%。
▸ ▸ 有回答是真的不夠,薪水真的很少。
▸ ▸ 另一個面向則是(且佔這類大多數)——永遠不夠。輸給慾望高漲的自己,物慾永不停歇。

▢ 第四種為少數填答
▸ ▸ 目前足夠,但若年紀漸長,需要為未來的自己(身體健康的部分)多存一點資糧,也許薪水就會不夠。
 
 

第三部分|工作的想像|開心有錢有東西可以學習

▎尊重、無社交壓力、老闆是個人——工作上最重要的事情

本題填答以重要排序1~3。
選填次數依序為:「開心」(82)、有錢(81)、有東西可以學習(77)、未來發展好(44)、事情少(14)、離家近(14)。
 
而就填答者自由補充的部分,又可分為五個面向:

▢ 企業文化面
▸ ▸ 尊重個人意願(包含個人對於工作投入心力程度的意願)。
▸ ▸ 可以適性培育與發展、以人為本。
▸ ▸ 沒有不合理的加班要求、扁平的組織階層。

▢ 軟性環境面
▸ ▸ 希望同事能夠志同道合,相同頻率,並且有共識
▸ ▸ 有良好的團隊氛圍。
▸ ▸ 小人不多。
▸ ▸ 以及很重要的,老闆是個人。

▢ 人際關係面
▸ ▸ 不需要辛苦社交。
▸ ▸ 當身體感到不舒服時可以沒有壓力的請假。
▸ ▸ 認真付出時不覺得委屈。
▸ ▸ 工作時不感受到威權壓迫,工作者的身心理需求被雇主視為重要考量。

▢ 自我認同和個人發展面
▸ ▸ 收穫成就感、感受挑戰、努力會被看到、需要被稱讚。
▸ ▸ 可以在工作中明確看見自己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提升
▸ ▸ 可感受到工作的價值,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。

▢ 有一類(但較少),是期待能有使命感,為社會做出貢獻。
 
 
 

▎沒有理想的工作,只有理想的生活——理想的工作型態

問卷中問到「理想的工作型態」以及「理想的工作和生活平衡」,不少填答者會在兩題間混合回答,所以我們將兩題綜合整理。可將「工作和生活的界線是否明確」當作類型的分野。大概分成兩派:

▢ 工作和生活相容派
▸ ▸ 彈性工作、自由安排工作的時間。
▸ ▸ 擁有生活的節奏、有時間和餘裕能夠拿來自我學習和進修。
▸ ▸ 工作和生活相輔相乘、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。

▢ 工作和生活分開派
▸ ▸ 不因工作壓縮到私人時間及情緒。
▸ ▸ 下班後能夠不被工作打擾。
▸ ▸ 因為工作得以擴展視野人脈、與時俱進學習,並建立經濟基礎。
▸ ▸ 整天下來不會把自己消耗殆盡。
  
 
工作型態方面,期望能更有彈性和餘裕使用自己的時間。
▸ ▸ 全遠距或是每週3-4天的工作天數,其餘時間留給自己,且不用和同事相處。
▸ ▸ 工作量也可以自由調配。
▸ ▸ 可兼職。
▸ ▸ 希望可以帶寵物,可兼顧家庭。
▸ ▸ 另有一位填答者分享了「UBI全民基本收入又稱無條件基本收入,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。指沒有條件、資格限制,不做資格審查,每個國民或成員皆可定期領取一定金額的金錢,由政府或團體組織發放給全體成員,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,包括食物、居住、教育、醫療、公用事業等基本花費,藉由經濟的保障,以落實基本人權。概念源起於《烏托邦》作者,人文主義者、社會哲學家Thomas More。(整理自維基百科)」的想法,希望可以在此制度下,從事自己喜歡的事。
 
 

第四部分|工作者的未來|直到人生登出那天

▎財富自由後,我為自己工作——何時停止工作?

▢ 將近25%的人表示,會在達到「財富自由」後停止工作
▸ ▸ 部分的人提到,如果金錢無虞,那麼就會想要找一份沒有收入壓力、或是能夠實現自我成就感的工作,持續工作下去。
▸ ▸ 不論是自己或家人的身體狀況不佳,也是可能放棄繼續工作的原因。
▸ ▸ 人生如果找到比工作更有意義的目標,也會停止。

▢ 有15%的人表示,想要一直工作下去
▸ ▸ 需要從工作中得到金錢和自我認同的安全感。
▸ ▸ 認為工作是完成自我的方式之一,即使不上班也想要繼續WORK。
▸ ▸ 直到人生登出的那一天。

▢ 「65歲即可退休」或是「年資到了」的退休觀念
▸ ▸ 問卷中僅出現一次填答。
▸ ▸ 該名填答者的年齡區間為41-50歲。

▢ 假設金錢無虞,大家會做什麼?
▸ ▸ 選擇自我進修、發展興趣。
▸ ▸ 經營空間類型的創業、旅行、投資。
▸ ▸ 當志工、回饋社會。
▸ ▸ 有一位表示希望能夠有著一幢自己蓋的小木屋,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。
 
  
 

個人時代不是無法忍耐,
如今已不需要過度忍耐!

工作和自我成就綁定的這個現象由來已久(詳情歡迎收看《夠好的工作》,堡壘文化出版),「工作主義」會讓人感覺自己好棒棒,在經濟生產之外,也是一個人的身份標示和生活核心。因此以往工作者,很習慣委屈自我,認為應該要一心迎合組織的要求、滿足老闆的期待。

不過來到現在,我們能夠輕易的開啟一份「工作」,許多工作者甚至沒有、也不需要進入組織(例如YouTuber?KOL?)。對於當代的工作者來說,我們的選擇更多,工作的想像也更多元——也因此願意忍耐的程度,不斷降低(?)

從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,工作者在意的是「尊重個體化」——個人的意願和彈性非常重要;不論是心理上的彈性,或是空間上的選擇,能夠因人而異、有所不同,像是一種為個人的特質「量身打造」一份工作。

反過來說,也許還有很多種「工作的形式」或是「職業」尚未被發展出來,只要我們持續在「生活」裡正視自己的需求和想像,那就更有機會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工作術吧。
 
 
言外企畫編輯部
書裝不下的事,我們展開看看 —— ◫
留言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