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MY MILO TIN】馬來設計漫記——老即是新,珍藏舊日時光的街頭風景

07.17.2023
#南洋回憶 #馬來西亞 #設計 #語言 #路上觀察 #雜誌 #圖像專欄
文、圖/傅文豪

駛入甘榜亞答路後泊車,車窗緩緩降下,我大聲喊著不遠的陌生叔叔:「Uncle,請問一下這裡parking要『估PON』(coupon)的嗎?」在乘客座的阿豐眼珠瞪大;剛落地的他似乎還詫異於操一口馬式華語的我。

「今天禮拜馬來西亞用詞,指禮拜天。不用的!」叔叔回道。當下才記得假日毋須停車券。

疫後初訪祖國首都,已忘了若干本土軌則;風景未變,四周仍是殖民老建築。信步到中山同鄉會,四樓高的純白建物側牆貼著「雪蘭莪中山同鄉會昔日廣東省中山市地區華人在馬來西亞的聚居地。」手寫楷書字;整面牆卻是不搭調的街頭塗鴉,花花綠綠的不甚美觀。吉隆坡充斥著這類街頭塗鴉藝術,美觀與否似乎皆為主觀意見了。建物背景則是寶藍色看似已完工的默迪卡一一八(Merdeka 118)大樓——東南亞第一高的摩天大樓。
 
▴ 雪蘭莪中山同鄉會建物外觀

一樓的同鄉會建物有新興本土保養品商舖;隔壁是一家設計感強烈又現代的文具舖。舖內大多是筆記本客製化區域,供客人挑選鍾意的封面、內頁用紙以及裝訂方式。我隨意轉悠了一下,從舖後方的落地窗望出去,才驚覺建物有一個頗大的天井。許多客人在天井吃著麵包、喝咖啡聊天。我停在舖內最後方的小角落——架上陳列著一些本土獨立刊物——我像是恍然找到寶藏一樣津津翻閱著。出版不易,更何況馬來西亞處在藝術文化產業的邊陲地帶;這些熬過疫情肆虐的獨立刊物像是五腳基的一株小草,堅毅地活著。我挑了一本由呂江輝(音譯:Lew Kong Hui)編輯與設計的全英文獨立雜誌,名為 Process: Volume 2,排版與字體受國際瑞士風影響,十分當代。
 
▴ 全英文獨立雜誌 Process: Volume 2

一樓店鋪與店舖之間是通往樓上的樓梯間。樓梯的地板保留了舊日的方形小瓷磚,與外婆家「沖涼房」(台灣稱浴室)的藍色小瓷磚迥然不同;這裡的顏色豐富,基調是錆青磁色,偶有雜點,其餘為藍色、淡藍、粉色、棕色、白等等,隨意拼成馬賽克般,甚是好看。如今師傅鮮少費時黏貼這樣小小的瓷磚,上樓時腳步特別輕盈,珍惜著腳踏五光十色馬賽克,深怕「下腳」太重瓷磚易剝落。
 
▴ 建物樓梯間的小瓷磚多彩好看

我們在城內待了好幾日後動身往北部駛去,目的地是「檳榔嶼」(口語稱「檳城」)。檳城首府舊城喬治市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,不似吉隆坡;喬治市的老店俯拾即是,緩緩散步也不覺無聊。那日看到好多有趣的手寫招牌,字型無統一皆不突兀。在最典型的多元背景下,多語言復古手寫招牌是由被拉長(字寬窄)的拉丁文與中文、爪夷文或坦米爾文字合併而成。說來慚愧,大學在檳島的三年只往購物中心找樂子,時隔多日回到祖國時更珍惜這些舊日風景。
 
▴ 檳城喬治市店鋪的手寫招牌

回到台灣,有日閱讀在中山同鄉會購入的 Process: Volume 2,發現一篇由馬來西亞藝術家陳子豪與字體設計工作室 huruf 所撰寫的〈走向民間字體設計〉。文中提到市區內充斥著「芝士按摩芝士按摩、火山按摩,類似非法風俗店。芝士按摩為穿著清涼的女按摩師以芝士塗抹客人全身,再將其舔掉。」(CHEESE MASSAGE)、「火山按摩」(VOLCANO MASSAGE)、「有執照的貸款類似高利貸。」(馬來語:PINJAMAN BERLESEN),這類非法廣告利用字體模板噴漆於牆上,累積成有如長皮膚癬的城市;相反地,傳統的理髮舖、沙龍和當舖的手寫招牌抑或是茶室石膏浮雕招牌,於浪漫主義者而言,它們是馬來西亞多元語言景觀的證明、是跨越民族界限的結果,是先輩們愛的勞動。

就像在喬治市那日,我瞥見刻著「大安茶室」的浮雕樓柱,裡頭已是一家五金行,光景不再;我想像著舊日時光——社區居民在茶室內飲「咖啡烏KOPI O,黑咖啡中加入白糖。」,配著一盤「咖央KAYA,又稱「咖椰」,以椰漿、班蘭葉、蛋、砂糖製成。」吐司和兩顆「生熟蛋生蛋黃與半凝固(看不見蛋清)蛋白的料理手法。」。如今四顧僅剩五金頭家與我,心裡還是會感激他沒有打掉這舊樓。
 
▴ 檳城喬治市街上的老舖外觀


|延伸閱讀|
꙳ 獨立雜誌_ Process Magazine
꙳ 字體設計工作室_ huruf 

 
傅文豪
一九九一年出生於南洋小鎮——萬里望(怡保,馬來西亞),現居於台北。 視覺設計師,曾獲金點設計獎「年度最佳設計獎」以及「年度綠色設計獎」。 工餘以字與圖記閱讀、家鄉和生活。 IG:anthonyfook
留言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