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知道現代人的消化系統為什麼這麼差嗎?」Square突然反問,見我啞口無言便說:「因為我們吃了很多的加工食品,又長期依賴抗生素或止痛藥,傷害了腸道益生菌叢,所以儘管吃進很多食物,但因為消化吸收的功能不好,有些無法分解的過大的蛋白質就從腸壁外溢,造成腸漏,於是你開始對某些食物過敏⋯⋯。」
▲ Lily(右)與Square於2016年共同創立Plants餐廳。
豔陽日午後三點,推開Plants掛有彩虹旗的大門,不僅一瞬隔絕暑氣,幾組閒適談天的外國客人錯落在八成滿的店內,木質調內裝與淡黃色燈光營造出溫暖明亮的異國情調,一門之隔,彷彿出了國。
比起視線所及,帶給人更強烈置換感的,是他們提供的食物。「旦沙拉」、「堅果乃」、「天貝」、「催芽穀片」、「綺思」⋯⋯菜單上的每個中文字都看得懂,讀出來也似曾相識,卻讓人像是掉入另一個維度的食物宇宙。
餐廳創辦人Lily和Square神清氣爽現身,這家店,正是她們經歷一場飲食覺醒的延伸。
▲ 店址位於大安區精華地帶,內用座位30幾席,常見國外客上門。
營養不良、嚴重過敏、流感、鼻炎之後⋯⋯
啟動Plants對健康與環境永續的承諾
「我原本也是葷腥不忌,沒有特別意識要選擇吃什麼的人。」Square笑了笑,稱自己十多年前是個關注環保議題的憤青,有感於環境遭破壞,卻無法阻止石化業或畜牧業發展,於是展開「不吃肉」的個人減碳行動。她接著說:「我吃得比過往少,卻不懂怎麼讓自己營養平衡,結果就產生吃不夠的營養不良。」自己的飲食革命不只引來家人碎念,她也察覺不妙,遂開始更認真研究食療。
一旁的Lily則是因為十七歲那年養了貓,又看到關於動物權的影片,便發願茹蛋奶素。熱愛甜食的她,曾就讀溫哥華知名烹飪學校(Pacific Institute of Culinary Arts),畢業後即進入烘焙坊工作,豈料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。
原來,她先前為了飽足口慾,吃進過量蛋奶製品,連帶也發現自己對麩質過敏,幾乎無法接觸麵粉。「我陸續斷開乳製品、蛋、麩質,發現只要沒吃到這些食物就沒事了!」她索性離開原來的工作,轉向學習無麩質料理。
調整飲食習慣無法一蹴可幾,Square說自己就花了兩、三年,除了增加蔬菜、水果攝取量,她的「不吃名單」也從最初的肉類,逐步刪去了海鮮與蛋。後來,她的身體自然地排斥起動物性脂肪的味道,「嘴巴會覺得很油。」
▲ 兩人各自分享飲食選擇與身心健康的關係。
身體的回饋不只體現在味覺改變,Square過去每年必中的流感也不再發生。Lily也附和,從小每逢冬季就出現的過敏性鼻炎,也在實行「全植物飲食」後好久不曾復發。Square強調,「當你選對飲食,得到的自由不單只來自食物,也不再因為慢性疾病導致生活其他面向不自由。」而這也隱約道出了何謂「飲食自由」的輪廓。
在那段探索過程中,她們發現台北的蔬食餐廳雖不少,但要符合「無過敏原、*全食物全食物指的是未精緻化、未加工,保留食物最完整營養與樣貌的飲食。例如吃糙米而非白米、新鮮蔬果而非罐頭食品,各式天然堅果與種子⋯⋯等。 全食物飲食不僅能攝取均衡營養,也能增加飽足感、避免血糖震盪,間接降低脂肪形成。」的條件卻幾乎沒有。
原本從事電影場景佈置的Square回想初衷:「就覺得台北真的很需要一間這樣的餐廳。」在她心中萌生這樣的念頭後,Lily也義不容辭加入草創,兩人風風火火準備了一年,就在台北市大安區現址掛上Plants的招牌,開始販售這份對身體健康和環境永續的承諾。
▲ Plants設計風格一貫溫暖簡約,從兩人受訪中的個性與互動可清楚窺見。
不必恐懼或戒斷捨棄某些飲食習慣
找對的飲食自然能給予身體好處
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,Plants提倡的飲食觀念似乎帶有「勒戒」色彩——什麼都不能吃,來這裡只能吃草。但其實,「植物性全食物飲食」在國外已風行多時,開店初期,95%的來客都是外國人。「其實我們希望消費者不必用恐懼或戒斷的心情去捨棄某些飲食習慣,應該試著學習哪些食物為什麼對自己好,所以多吃一點。」Square說的,像是以加法哲學取代「減法」、「戒斷」的剝奪感。
她回憶,自己在轉往「全食物飲食」初期還保有喝咖啡的習慣,「但是當我身體越『乾淨』,喝到咖啡的反應就會越大,喝下去其實會不舒服,甚至可以感覺自己處於脫水狀態,慢慢地就覺得不需要了。」
強制與壓抑會帶給人討價還價的反作用力,還不如重新找到對的飲食給予自身的好處,慢慢就會淘汰不利身體吸收的飲食習慣。
儘管Plants在餐飲市場上相對小眾,但Square與Lily始終堅定初衷。難道不會有某些「素食麻瓜」的消費者來衝撞Plants的飲食價值?她倆異口同聲回答:「那他就不會來啦!(笑)」
▲ 使用蔬果、豆類,選擇未精緻化、無麩質等食物,仍能提供足夠營養。
她們的飲食抉擇或許前衛,可並沒有顛覆世界的野心,更像是在多元的飲食市場上做一個微小但穩定的存在。Square想法泰然:「台北的飲食選項很豐富,Plants不需要去改變消費者自己喜歡的菜。」
Lily笑著補充說:「有的客人會把我們這邊當成他的排毒天堂,過完年吃得太多、太油膩,或是應酬完隔天宿醉,就會問我們有什麼排毒果汁可以喝。」淨化之地,自有門庭若市的時機。
吃健康才不必委屈自己
素食者與乳糖不耐症也能安心享用
但千萬別以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全是仙女喝的花露水,對廚藝極有自信的Lily打包票:「一般人真的不用因為改變飲食而犧牲享受美食的權利。」在Plants用餐,有主餐、有甜點、有飲料,上門的客人不會覺得自己委屈,琳琅滿目的菜單看得到也吃得到,沒有枯燥乏味這回事。▲ 「旦沙拉土司」不使用雞蛋,入口卻有蛋的香味與口感。
就像這季的新菜「旦沙拉土司」,看上去活色生香,一口咬下充滿驚喜,帶有皮蛋香的多重氣味,拆解開來每道工序都不簡單——
首先,全植物版本不會使用任何動物蛋,就以鷹嘴豆粉與酪梨、芥末、腰果醬相拌,做出帶油脂的「旦」。底下的綠色醬汁是以一片片新鮮香椿葉和橄欖油做成,有助加強「蛋味」揮發,基底「麵包」則以小農糙米和無麩質燕麥經酸種發酵製成,一旁再補上葡萄柚汁做成的柑橘淋醬。最後,撒上含有硫化物的黑鹽,淡淡硫磺味就是增添皮蛋香氣的關鍵。
尋常午後,一嚐逼近米其林大廚的用心與講究,原先呈現死機狀態的味蕾瞬間被喚醒。Lily雖長年不碰葷食、麩質、大豆與蛋奶,卻絲毫不影響她運作豐富的味覺資料庫,世上有些人擁有絕對音感,Lily的絕對味覺讓她天生就是當廚師的料。
▲ 經典料理「木瓜派對缽」,吃得到木瓜、香蕉、蘋果,搭配自製布丁、穀片,適合炎熱夏季。
從菜單上的品名也能看出她對食材的多一層用心。種子與堅果表面帶有一層植酸,進到消化系統後,與人體內的消化酶作用就會造成脹氣,但只要在料理前泡水二至三天,就能去除掉植酸這一類的抗營養因子;而這個泡水動作就是「喚醒」與「催芽」。
一般素食者常會食用大量豆製品補充植物性蛋白質,卻也吃進過量的大豆異黃酮。由黃豆或鷹嘴豆發酵而成的全植物食物「天貝」就是Plants的嚴選取代品,好消化又能維護腸道內的益菌。至於「綺思旦糕」,則完全不用動物奶與精緻糖,是乳糖不耐症者也能放心享用的美食。
▲ 右下方的「巧克力桑椹綺思旦糕」,完全不含乳製品、蛋、精製糖、麩質,全程45°C 以下低溫製成。
粉絲敲碗催生第二間零售選品店
傳遞飲食觀就是有意識的選擇
「你知道現代人的消化系統為什麼這麼差嗎?」Square突然反問,見我啞口無言便說:「因為我們吃了很多的加工食品,又長期依賴抗生素或止痛藥,傷害了腸道益生菌叢,所以儘管吃進很多食物,但因為消化吸收的功能不好,有些無法分解的過大的蛋白質就從腸壁外溢,造成腸漏,於是你開始對某些食物過敏⋯⋯。」某種「一步錯、步步錯」的結構性危機彷彿正在我們體內盤根錯節蔓延,讓人聽著胸口一緊,但Square話鋒一轉,宣示道:「我們在做的,就是希望把大家的腸胃道救回來!」
▲ 從研發、設計菜單到尋找食材等,兩位創業夥伴全心投入,也走過疫情的考驗。
Plants開店營業七年,也曾出版過食譜書,拆解Plants推出的料理,從備料到製作所有步驟全公開。疫情期間,她們不得不妥協開啟外帶、外送模式,以較環保的包材減低對環境的影響,度過這段餐飲業冰河期。
如今,在許多鐵粉的敲碗下,Plants第二間零售選品店即將開幕,擺賣她們長期認證的無毒食品與生活用品,以及自製穀片、燕麥罐等受歡迎的料理包,讓更多外送範圍以外的、潛在的消費者多一個實體空間接觸不同的飲食選擇。
▲ 第二間選品店將以販售自製品、醬料、料理包、發酵食物等為主。
訪問尾聲,精瘦的Square還是一臉冷靜,用她清晰的口吻說道:「也不是要大家一定要吃素,我們最想分享給大眾的飲食觀,就是要有意識的選擇。」
作為餐飲業者,這是最鏗鏘有力也最充滿愛的結論吧!
▁▁▁▁▁
Plants|植物性無麩質全食物飲食餐廳
02-2784-5677
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253巷10號
營業時間請參考官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