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妳離開的時候,希望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去看妳呢?──《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?》讀書筆記

05.14.2023
#老後生活 #長期照護 #失智症照顧 #死亡 #閱讀 #女性
撰文:Jill(本書編輯的同級生)
編稿:阿倪(本書編輯,嘿!我又來了)

 

本編因為正臨與本書作者近似的年齡而與這個主題「共振」,開啟了此書的編輯工作。同時也想到差不多年紀的同級生好友們,有些也正在同樣的階段(如本文中提到的「第三代」:父母在照顧著自己的父母,一邊面臨自己的退休生活)。我因為同級生Jill也曾在一、兩年前遭遇類似議題,特邀請她來讀,並邀她寫下自己的讀書筆記。

第一次看到書名,很有感,雖然一開始還自己腦補成:「媽媽離開時我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?」莫名其妙自己加上了個「我」,在開始閱讀時才發現了這個錯誤,但有感的程度其實是一樣的。尤其人生的日子一日日地過,看著身邊的長輩、親戚、朋友、同學、同事……,一個個走上人生的終點。要去說再見的人,一位比一位與自己更親近,雖然知道終究是該面對的,卻也知道永遠都無法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說再見。
 

孝順積分制能實行是因為什麼呢?因為人性本善所以願意?因為人性本惡所以被積分制牽絆?

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呢?閱讀整本書的過程,一直思考,我是不是該找媽媽問問呢?書中從開始要照顧生病的長輩衍生出的孝順積分制,真的是件很聰明的方式,也代表著作者的家庭是一個關係緊密的家庭,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解決並遵守。回頭看台灣很多「也許感情沒那麼好的家庭」,這種方式根本連施行都有困難!
 
作者的媽媽和兄弟姊妹們在照顧母親時的分工,讓我想到自己外公生病時,媽媽、阿姨們的照顧過程,這讓身為第三代的我有著深深的感觸。
 

姊妹們分工嗎?還是要請看護?怎麼分工呢?
誰照顧得比較多重要嗎?
誰拿主意要做什麼醫療處置呢?
是誰決定就要誰負責嗎?
背後有多少的心理小劇場與忍耐是沒說出來的呢?

再想想本書的孝順積分制能實行是因為什麼呢?因為人性本善所以願意?因為人性本惡所以被積分制牽絆?因為愛、因為孝順、因為錢、因為輿論…...?好多的問號在我腦中跑過,不過也許只要長輩走得幸福,一切也許都不重要了吧?!
 
 

生前葬禮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,可這跟現在台灣所推行的安寧療法,似乎有種異曲同工的感覺

〈阿姨用鹽巴把腦袋醃漬了〉這個章節,標題聳動又有趣!也許描述是輕鬆的,可生病阿姨身體與精神上的痛苦,到底是讓阿姨有多麼的害怕與無助,才會相信吃鹽是有效且做出吃鹽舉動?在旁陪伴照顧的人又得有多大的耐心與勇氣,去包容患者所做出的自願與非自願的行為?這一本一系列作者與媽媽看似日常的對話,卻再再提醒著我腦中一直思考的:死亡是怎麼一回事?我該如何與身邊的人一起面對死亡?
 
人生的路走了一半,經歷了幾次的道別,開始學會跟媽媽分享對「死」的看法,怎麼死也許不重要,重點是「好死」(如同書內說的「沒有痛苦的瞬間死亡」是最幸福的)。這種幸福不論是對死亡者、和死亡的家人都是一種幸福,社會新聞有多少是久病無孝子的慘案,其中又參雜多少無奈、無力與心痛。
 
死亡本身也許不可怕,是因為不了解,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,才是最可怕的。本書中的生前葬禮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,可這跟現在台灣所推行的安寧療法,似乎有種異曲同工的感覺,都是讓患者與身邊的人有時間去消化,並準備面對各自所該面對的死亡,有時間好好地回憶過去,與面對所剩不多的時間,和彼此和解,並好好的道別。
 
 
不行!妳樹葬會被挖掉,這樣我想妳的時候,沒有地方去看妳
記得媽媽說過:「早知道就不要提早買靈骨塔的位了,樹葬比較環保而且又省錢」。當時我告訴媽媽:「不行!樹葬妳會被挖掉,這樣我想妳的時候,沒有地方去看妳,所以妳做的並沒有錯!」。看起來是安慰媽媽沒有亂花錢的樣子,但是實際上卻是我自己放不下,沒有地方可以實實在在地去看到媽媽在哪裡的感覺。
 
雖然總是覺得重要的記掛在心中就好,一切的實體都不重要,卻在閱讀完本書思考一切後發現,原來對於媽媽死後我沒地方去看她這麼在意。這也提醒自己,原來我也還沒真正的學會面對死亡。
 
媽媽離開的時候想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呢?我應該找個機會問問她,卻也有點擔心自己開不了口,而且也好想問她,媽媽妳離開的時候,希望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去看妳呢?
 


欲閱讀更多《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?》,歡迎至各大書店購買:
博客來
誠品
金石堂
momo
 
堡壘文化
文化的堡壘,資訊的堡壘, 共和國出版集團的堡壘。出版方向聚焦運動、商業、自我療癒。 ♖ 歷年出版書籍:bit.ly/30xPUMd
留言
延伸閱讀